为何说美国“大而美”法案是豪赌,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一场美国经济与社会的大冒..
- 更新日期:2025-07-05
- 查看次数:2
202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特朗普正式签署了《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法案,俗称“大而美法案”)。
这项法案以215-214和51-50的微弱优势在国会涉险过关,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标志性立法。它既是一场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向,也是一场政治豪赌——用激进的减税、能源回潮和国防扩张重塑美国,代价则是财政赤字爆炸、社会福利削减和新能源产业的倒退。
一、法案的核心逻辑:特朗普主义的终极落地
“大而美法案”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特朗普经济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
1. “让资本先富,再让经济受益”
? 永久化2017年减税政策,并进一步降低高收入者税率,企业税维持在15%(全球最低之一)。
? 提高儿童税收抵免至2500美元(但2028年后回落),鼓励生育,但实质利好中高收入家庭。
2. “能源独立=石油 煤炭复兴”
? 直接取消拜登《通胀削减法案》(IRA)对新能源的补贴,包括电动车、光伏和储能。
? 恢复化石燃料行业税收优惠,放宽页岩油开采限制,目标是在2028年前让美国原油产量再增20%。
3. “国防优先,边境优先”
? 新增1500亿美元国防预算,重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金穹计划”)。
? 拨款465亿美元修建美墨边境墙,并授权各州自行驱逐非法移民。
4. “社会福利不是权利,而是施舍”
? 削减医疗补助(Medicaid)和食品券(SNAP),预计800万至1370万人失去医保。
? 提高领取失业救济的门槛,要求“每周至少工作20小时”才能获得福利。
本质上,这是一场“劫贫济富”的经济实验——通过减税刺激投资,通过能源回潮保障就业,通过国防和边境政策巩固基本盘,但代价是财政赤字飙升和社会安全网萎缩。
二、谁支持?谁反对?两党为何如此分裂?
1. 共和党的“全盘特朗普化”
?传统共和党人(如麦康奈尔)最初反对,认为赤字不可持续,但在特朗普的施压下妥协。
?MAGA派(如马乔里?泰勒?格林)全力支持,认为这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关键一步。
?军工和能源巨头是最大赢家——洛克希德?马丁、埃克森美孚股价在法案通过后飙升。
2. 民主党的激烈抵抗
?拜登称该法案是“经济自杀”,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杰弗里斯甚至称其为“21世纪的《济贫法》”。
?工会和环保团体强烈反对,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警告新能源行业将流失33万个岗位。
?硅谷矛盾:科技巨头喜欢减税,但反对“AI监管冻结”条款(禁止各州未来10年监管人工智能)。
关键点:该法案能通过,完全依赖共和党的微弱多数和特朗普的个人威权——它没有真正的跨党派共识,而是“强推”的结果。
三、经济影响:短期繁荣,长期危机?
1. 短期刺激效应
?股市狂欢:道指在法案通过后单日上涨2.1%,能源和国防板块领涨。
?制造业回流?台积电宣布追加亚利桑那州投资,但英特尔CEO坦言“补贴不如中国有竞争力”。
?就业数据可能美化:传统能源和建筑业岗位增加,但新能源和医疗行业裁员。
2. 长期风险
? 财政赤字爆炸:CBO预计未来10年增加赤字2.4-3.8万亿美元,债务/GDP比率可能突破150%。
?贫富差距加剧:高收入家庭平均减税2.4万美元,低收入家庭净损失1000美元/年。
? 新能源倒退:美国可能失去在电动车、光伏领域的领先地位,中国和欧盟将填补空缺。
最危险的信号: 该法案建立在“经济永远增长”的假设上,但历史上类似的减税 军扩组合(如里根时代)最终导致1990年代财政危机。
四、全球影响:供应链战争与“去全球化2.0”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不仅是美国内政,更是全球经济的转折点:
? 对华科技战升级:禁止任何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美国公司获得补贴,宁德时代、比亚迪受影响最大。
? 欧盟的困境:若美国新能源补贴取消,欧洲车企(如大众、宝马)可能被迫减少对美投资。
? 新兴市场冲击:墨西哥、越南等“友岸外包”受益国可能面临美国关税政策反复的风险。
结论: 世界正在进入“经济阵营化”时代——美国用政策强行重塑供应链,但代价是全球经济效率下降和通胀长期化。
五、历史会怎样评价“大而美法案”?
?如果成功:它可能成为“里根经济学”的21世纪版本,让美国再次主导能源、军工和高端制造。
?如果失败:它将被视为“特朗普的赌局”,加速美国财政崩溃、社会分裂和科技优势流失。
最终,这是一场没有回头路的实验——它不基于经济理性,而是政治信仰。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所言:“当减税、军扩和福利削减同时进行时,历史上只有一个结局:危机。”
(本文数据来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