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 google

软件资讯

未成年人行拘执行条件最新调整,重划惩戒红线!这两类未成年人,可依法执行拘留

  • 更新日期:2025-07-05
  • 查看次数:3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民生热点,针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打破“不拘留”惯例,明确公安机关须对殴打、恐吓等学生欺凌行为依法处理并联动学校建立追责机制等。

未成年人行拘

执行条件最新调整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1526人,较上一年度上升4.3%。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未成年人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规定。

该法调整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执行条件:

对于14至16周岁一年内二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可以依法执行拘留。

14至16周岁以及16至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同样可以依法执行拘留。

改变了以往这两类未成年人通常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的情况。

此外,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还规定,对因未达年龄不予治安处罚或者不执行拘留的未成年人,公安机关应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

明确学生欺凌的处理方式

公安机关与学校协同治理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了学生欺凌的处理方式:

以殴打、侮辱、恐吓等方式实施学生欺凌,违反治安管理的,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采取相应矫治教育等措施。

此外,如果学校未按规定报告或者处置严重学生欺凌事件,将被责令改正,有关部门还会对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以此推动公安机关与学校协同治理学生欺凌问题。

对有偿陪侍行为

加强打击力度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明确加强了对组织、胁迫未成年人从事陪酒、陪唱等有偿陪侍行为的打击力度。

新法规定:

对组织、胁迫未成年人在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经营场所从事有偿陪侍活动的,公安机关将依法从严惩处,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

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对执法程序有更人性化的规定。若询问违反治安管理的未成年人,监护人不能到场,可通知其成年亲属、所在学校代表等到场,给予未成年人心理支持与权益保障。

转载请注明来源“首都教育(ID:bj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yqbjll@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来源:央视新闻 广州日报

编辑:谢无怠

校对:刘长风

审核:荆溪

未成年人行拘执行条件最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