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后台配置页面设置顶部欢迎语

网站收藏烽烟博客联系我们

导航菜单

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又一例“食脑虫”!医生紧急提醒→

近日

两名儿童感染

“食脑虫”相继离世的消息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6月,女孩杏儿的妈妈在社交平台求助称,她带5岁女儿于6月7日和6月14日游泳和泡温泉,6月22日孩子出现头痛、低热、呕吐,6月27日被确认感染“食脑虫”。8月22日晚,杏儿妈妈发文悼念离世的女儿。

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

这个夏天,因玩水感染“食脑虫”的事件,并非个例。今年7月,安徽一6岁男孩玩水后发烧,确诊感染“食脑虫”。至于感染原因,男孩妈妈回忆,能想到的只有6月6日孩子在学校打水仗,和4月13日在公园里捞鱼。8月11日,男孩妈妈在社交平台表示孩子已离世。

如此致命的“食脑虫”到底是什么?

真的会“吃人脑”吗?

为什么玩水会感染?

人们又该怎样预防?

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食脑虫”?

“食脑虫”并不是肉眼可见的一条虫子。

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院区感染性疾病二科副主任医师陈亚玲介绍,所谓“食脑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原虫,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淡水水体中,如池塘、湖泊、温泉等。其生存偏好温热环境,在流动性差的水体底部沉积物中更易繁殖。

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

图为阿米巴原虫,体积通常只有几到几十微米,只能通过显微镜看到。

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通过呼吸道、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侵入宿主大脑,引起原发性脑膜炎或肉芽肿性脑膜脑炎,并迅速消化溶解脑组织,甚至可导致宿主的死亡,因而被称为“食脑虫”,但并不会直接“吃”人的大脑。

“食脑虫”为何致命?

专家介绍,目前,称之为“食脑虫”的阿米巴原虫主要有三种感染病原体: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双核匀变虫。

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

这三种阿米巴原虫,对...造成的损害主要有两方面:

造成皮肤性损害:阿米巴原虫通过破溃的皮肤进入...后,会在破溃局部形成肉芽肿性改变。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出现间断或持续性的抽搐、昏睡昏迷,以颅内高压为表现的恶心、呕吐、头疼,大约在1-2周后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病变。

目前对于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尚无特效药,患者通常来不及诊断、治疗,因此感染后死亡率较高。

“食脑虫”能在

人与人之间传播吗?

“食脑虫”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尽管感染“食脑虫”后若不及时救治病死率较高,但该病发病率极低,且存在成功治愈案例,只要及时发现并救治就有很大机会痊愈,并非“必死无疑”。

为什么玩水会感染?

致病性阿米巴原虫主要分布在自然水体和土壤等野外环境中,例如湖泊、河流、温泉、水沟及泥土中,尤其在温暖环境下更容易滋生。

专家表示,鼻腔被温暖的淡水猛冲,是最典型的感染途径。

人们在进行游泳、戏水、潜水、跳水等活动时,当含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的水体冲入鼻腔或口腔,它们就可通过嗅神经通路进入...,引起感染和脑组织损伤。

怎样预防“食脑虫”感染?

野外虽存在致病性的阿米巴原虫,但真正能侵入...的概率很低,无需过度紧张。掌握预防方法,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避野水

尽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戏水,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尤其要避免潜水、跳水,以免增加鼻腔进水风险。

护口鼻

亲水活动时佩戴鼻夹、泳镜等防护用品。

防伤口

皮肤有破损时避免接触自然水体。

5岁女童泡温泉后被确诊感染食脑虫

洁鼻腔

如果有冲洗鼻腔的习惯,建议使用生理盐水,或者使用煮沸过的温水。

排陈水

长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积水再使用。

小编提醒

“食脑虫”感染罕见却可致命

在野外水域游泳、玩水后

若出现头痛、发热、呕吐、嗜睡等

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

“在哪个水域游过泳、水呛鼻子了”

科学预防、及早治疗

注:更多健康科普视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

来源:健康南京

责任编辑:王韦

审核:陈颖

发布:成兆恒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邮箱:nj12320@yeah.net联系电话:(025)12320

“南京卫生12320”可为您提供在线预约挂号、医检报告查询、戒烟控烟等服务。

点击大拇指为我们点赞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