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欢迎转发!
原创首发公号:伐纣入关(fazhouruguan)
最近的舆论场,被一位名叫希夫·库马尔的印度海军上校彻底引爆了。
6月10日,在印度尼西亚一所大学举办的关于前不久印巴冲突的研讨会上,这位担任印度驻印尼大使馆武官的上校,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他在回答提问时,非常直白地承认:
“我同意我们确实损失了一些飞机。这只是因为政治领导层在5月7日做出了限制,要求我们不要攻击(巴方)军事设施或他们的防空系统。”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要知道,自5月7日那场被命名为“辛多尔”行动的导弹战和空战以来,全世界都在猜测印度空军的真实损失。巴基斯坦方面高调宣布,击落了至少6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3架被印度视为“国之重器”的法制“阵风”战斗机。
而印度官方,则一直对此讳莫如深,反复用“假新闻”、“虚假信息”等外交辞令搪塞。
现在,库马尔上校的发言,无异于从内部证实了战损的真实性。这记“自己人”的背刺,瞬间让印度政府陷入了巨大的尴尬。
果不其然,印度驻印尼大使馆火速下场“灭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库马尔的言论被“断章取义”,他只是想强调“印度军队是在文官政治领导下服役的”,顺便还不忘内涵一下邻国巴基斯坦的“军政府传统”。
这种苍白无力的辩解,你信吗?
一个国家的武官,在公开的国际研讨会上,不可能如此信口开河。这番话,更像是在巨大压力下,军方和政府之间“甩锅大赛”的冰山一角。
然而,比“承认战败”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库马尔上校给出的那个理由——“政治限制”。
这个借口,实在是太“好用”了。它巧妙地将战败的责任从军方身上挪开,甩给了总理莫迪领导的文官政府。言下之意:不是我们无能,是高层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如果放开手让我们打,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套说辞,成功点燃了印度国内反对党的怒火,他们痛斥莫迪政府“危害国家安全”,要求立刻召开议会进行质询。
但我们作为冷静的观察者,必须提出一个灵魂拷问:
这个“锅”,莫迪政府真的背得动吗?
现代战争,尤其是高强度的空战,瞬息万变。真的会有一个国家的领导层,下达一个如此愚蠢的命令——“你们开着最先进的战斗机去,但不准打对方的防空阵地”吗?这无异于让拳击手蒙着眼睛上场,纯粹是“送人头”行为。
这种说法,不仅反常识,更是在侮辱现代军事指挥的专业性。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政治限制”是表,“系统残废”是里
戳破“甩锅”的泡沫,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印度空军的失败,根源在于其混乱、落后、无法协同的作战体系。
这才是印度军方真正想用“政治限制”来掩盖的致命伤。
我们不妨做个对比。
先看巴基斯坦空军。
近年来,巴基斯坦空军的现代化进程堪称“脱胎换骨”。其核心战力,已经围绕着一套完整的“中国体系”构建起来。
“天空之眼”:ZDK-03“喀喇昆仑鹰”预警机,由中国研制,提供了强大的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它就像一个高高在上的战场大脑,能提前数百公里发现对手,并指挥己方战机进行最优路径的攻击。
“空中长矛”:歼-10CE“猛龙”战斗机。这款4.5代战机,不仅性能先进,更重要的是,它与ZDK-03预警机之间通过高度整合的国产数据链实现了“无缝连接”。
“致命杀器”:歼-10CE挂载的“霹雳-15”(PL-15)远程空空导弹,有效射程据信超过180公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在实战中,ZDK-03预警机提前发现印度的“阵风”,立即将目标数据通过数据链,实时、加密地传输给埋伏在远处的歼-10CE。歼-10CE的飞行员甚至不需要打开自己的雷达,就能在“静默”状态下,依据预警机传来的信息,在180公里外发射“霹雳-15”,然后从容脱离战场。
而被攻击的“阵风”,可能直到被导弹锁定,甚至被击中的前一刻,都不知道攻击来自何方。
这就是“体系作战”的威力。它打的不是飞机性能的“单挑”,而是信息优势下的“降维打击”。
再反观印度空军。
印度空军的装备清单,堪称“万国牌”博览会。
法国的“阵风”
俄罗斯的苏-30MKI
英国的“美洲虎”
本国光辉战机
以色列的“费尔康”预警机
俄罗斯的S-400防空导弹(此次冲突据称被巴方摧毁2套)
这些装备,单拎出来,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角色。但问题在于,它们根本尿不到一个壶里!
法国的“阵风”用的是北约标准的Link 16数据链,俄罗斯的苏-30MKI用的是自家的产品,以色列的预警机又是另一套体系。想让这些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装备,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上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其难度不亚于让一群陌生人立刻组成一支配合默契的交响乐队。
根据网络上一些军事分析人士的推测,此次空战的真实情况很可能是:
印度的“阵风”编队雄心勃勃地前出,但它们的后方,并没有一个能将所有信息融合起来的强大“大脑”为它们提供支撑。它们就像是没头苍蝇,在巴基斯坦早已织好的信息网络里乱撞。而巴基斯坦的歼-10CE,则在ZDK-03的指挥下,好整以暇地发动了一场“猎杀”。
这已经不是2019年那场仓促的空战了。经过数年的整合与训练,巴基斯坦空军显然已经将这套“中国体系”玩得炉火纯青。
结语:从“神话”到“笑话”,只差一个体系的距离
一场空战的失利,揭开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建设中最深层次的矛盾。
印度斥巨资,满世界“买买买”,试图用最先进的装备堆砌出强大的国防。但他们似乎忘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武器性能的简单叠加。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取决于其最弱的那个环节——在印度这里,就是那个千疮百孔、无法协同的“作战体系”。
库马尔上校的“甩锅”,或许能暂时转移国内矛盾,但骗不了战场上的物理规律。
对于印度而言,这次“阵风”神话的破灭,是一次无比惨痛但又极其宝贵的教训。如果不能正视自身在顶层设计、系统整合上的根本性缺陷,继续沉迷于购买“万国牌”装备的虚假繁荣中,那么今天折翼的“阵风”,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毕竟,在21世纪的战场上,能打败体系的,只有更强大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