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A股市场如火如荼,短短2个月时间已经悄然站上3800点,那么A股还能涨多久呢?本人总结了一下历次A股快要见顶时的共同特征,供大家讨论。
1. 前期在牛市门外徘徊、错失首轮行情的踏空者,终究难按捺心中躁动,纷纷转身奔赴这场已然炽热的行情盛宴;
2. 行情经持续攀升后,核心指数与标杆个股渐现缩量冲高之态,震荡幅度悄然拉大,前期凌厉涨势亦随之放缓,多空博弈的痕迹愈发明显;
3. 监管部门接连释放降温信号,以稳市场之姿引导预期;主流权威机构亦纷纷出面,通过研报与发声,提示潜藏的市场风险;
4. 面对过热的市场态势,高层主动启动货币政策收紧周期,为疾驰的行情适度踩下“减速阀”;
5. 市场情绪浸淫于过度乐观的狂欢之中,牛市氛围包裹着每一位参与者,多空观点渐趋高度一致,看空之声几近销声匿迹,“十年长牛”“无需择时”“估值失效”“闭眼买入”等极端论调,在市场中肆意蔓延;
6. 行情冲高至阶段性高点后,明显的负反馈与亏钱效应开始蔓延,大盘日K线的高点难再连创新峰,低点却悄然逐级下移,趋势转折的信号渐显;
7. 股票型基金、私募基金及各类行业主题基金迎来发行热潮,投资者申购热情高涨,新发产品往往一经推出便被抢购,规模亦随之水涨船高;
8. 写字楼里清扫尘埃的保洁阿姨、穿梭街巷的滴滴司机,也开始在闲暇时与他人热议股票收益,昔日小众的投资话题,如今成了全民皆可参与的日常;
9. 新晋投资者在券商营业部排起开户长队,热门基金因申购过于踊跃开启限购模式,券商交易软件屡因流量激增而卡顿甚至宕机,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10. 朋友圈中,晒出持仓收益截图的动态愈发密集,红色的盈利数字与喜悦的文字交织,成为彼时社交场景中的高频景象;
11. 就连相亲择偶的标准里,也悄然增添了“是否炒股”“投资收益怎样”的考量维度,股市热度已渗透至生活的细微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