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5日),南都记者注意到,广铁长沙客运段发布关于K1373次客车滞留东孝站的情况说明,称2日20时28分许,一货物列车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致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
列车工作人员研判认为,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砸破一块车窗玻璃。列车停靠金华站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车辆工作人员对破损车窗进行了修复。
事发现场。
据情况说明,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货物列车在金华市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致该段值乘的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经紧急处置,换挂机车后列车于23时27分恢复运行。
事发地东孝站为四等小站,不办理客运、货运业务,仅办理列车接发技术作业,无旅客候车室和乘降站台,事发时车站仅有3名行车工作人员当班。
事发后,该段在车上的添乘干部立即召集列车所有工作人员启动紧急处置,加强全车巡查。21时许,列车工作人员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进行通风降温,将班组自带的40余瓶矿泉水发给旅客。
21时20分,车内温度为31度左右,3号车厢一名50多岁女性旅客反映头晕,列车工作人员将其安排在4号乘务间休息。
与此同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金华车务段紧急协调送来900余罐八宝粥、1300余瓶矿泉水,安排工作人员上车接力式传送给旅客,联系10辆120救护车在东孝站做好了应急准备。客车到达金华站后,又补充500余瓶矿泉水。
其间,列车工作人员对车内闷热和旅客耐受情况跟踪研判,认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事发时为夜晚、车外无照明、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22时4分许,3号车厢一名男性旅客擅自取下消防安全锤试图砸车窗,列车工作人员上前劝阻未果,导致一块车窗玻璃被砸破。为防止旅客跳窗发生意外,一名列车工作人员立即上前张开双臂、拦在窗前,乘警及其他列车工作人员共同做好现场隔离防护。
23时11分许,列车空调恢复运行。
列车停靠金华站后,铁路公安对砸窗男子进行批评教育,车辆工作人员对破损车窗进行了修复。
铁路部门呼吁,如乘车过程中发生突发情况,铁路部门将按照应急预案妥善处置,请广大旅客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安排,共同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南都此前报道,7月2日20时,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在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致一客车机车脱线。3日上午,上海铁路客服中心热线向南都记者介绍,对受本次事故影响的旅客,暂时未有赔偿方案。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K1373次列车上由于列车停车约3小时,车内人员多导致空气不流通,有乘客拿安全锤砸碎车窗。有网友关心该名乘客是否需要赔偿,对此,铁路客服称还需要由列车上工作人员核实情况再进行处理。
早前报道 ↓↓
南都社论
砸窗乘客应该受到嘉奖而非被交给警方
据上铁金华车务段通报,7月2日20时28分许,金温地方铁路公司一列货物列车在金华市东孝乡境内沪昆线东孝站停车不及,侵入下行正线,与正在通过的K1373次旅客列车机车发生侧面冲突,致客车机车前台车脱线,无人员伤亡。23时27分,经铁路部门紧急处置,滞留在沪昆线东孝站的K1373次旅客列车换挂机车后恢复运行。
这样一起突发事件,没有人员伤亡,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因为一起乘客砸窗事件。据媒体报道,当时乘客被困车厢三个小时,多名乘客称通风不畅、非常闷热,多则现场视频显示,许多乘客上衣前后被汗沁透,不少人脱掉了上衣。在其中一节车厢,许多乘客称“要闷死了”,有一名黑衣乘客将其中一扇车窗砸开,砸窗小伙在车辆抵达金华站后被警察带走。不少网友称小伙将面临被拘留的处罚,而据广州铁路公安局怀化公安处消息,铁路警方并未拘留砸窗乘客,仅对其批评教育后放行。
一度传出砸窗乘客被拘,好在公安部门的回应让大家松了口气。舆论汹涌的背后,是围观者对被困乘客的处境感同身受——如果是我处在这样的环境下,该怎么做?一方面事故解决充满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处境越来越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砸窗通风透气举动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在车厢被困这么久,是否可以采取紧急避险措施?这是个法律问题,把砸窗乘客交给公安部门处理,从处理流程来看当然没问题,但是,这显得铁路部门少了一点温情,同时也把自己置于被动处境。毕竟这件事铁路部门负有主要责任,乘客之所以有避险需求,是因为列车出了事故,现在道歉姗姗来迟,倒是自救的乘客先被交给警察,外界不感到诧异才怪。
铁路部门在应对这个事件过程中失了分寸,错失了做好善后的最佳时机。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出了事故,一线工作人员是否熟悉应急流程,相应的应急预案是否得到执行。从现场情况看,对此恐怕都要打一个问号。
面对类似的突发事件,铁路部门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身可以做什么,其中就包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为乘客提供各种帮助等;二是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乘客的自救之举,要乘客一直坐等外界救援,未免强人所难,危急时刻必须允许甚至鼓励乘客在不制造更大危险的情况下自己解决问题,毕竟在那种情况下乘客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做好应急处理的最佳人选。
如果乘客不能砸窗,那配备的应急安全锤就是个摆设。突发事件应对必须理清权责,在这个事件中,铁路部门自身的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对于砸窗的乘客倒是很苛刻,这样的应对难以让人满意。理性地说,那位砸窗的乘客不应该被带到公安部门,而应该受到嘉奖,因为他做了一次应急的示范。
但愿铁路部门能够从中吸取教训,不仅为了应对舆情,更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重大风险。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林诗妍 敖银雪
评论:南都社论
▊大家都在看(戳下方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