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2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
什么是封关?
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一线”放开,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我国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作为“一线”,实施一系列自由便利进出举措;“二线”管住,就是将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作为“二线”,针对“一线”放开的内容实施精准管理;岛内自由,就是在海南自贸港内,各类要素可以相对自由流通。
按照总体方案关于“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的要求,结合海南发展实际,我们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现阶段的封关政策措施,具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更加”:
一是实施更加优惠的货物“零关税”政策。“一线”进口的“零关税”商品税目比例将由21%提高至74%,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以免进口税收流通,加工增值达到30%的可免关税销往内地。
二是实施更加宽松的贸易管理措施。在“一线”进口方向,对全国现有的部分禁止、限制类进口货物作出开放性安排。
三是实施更加便利的通行措施。以岛内现有8个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一线”口岸,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径予放行;设置运行海口新海港、海口南港等10个“二线口岸”,对进入内地的货物创新采取多种便捷通行举措。
四是实施更加高效精准的监管模式。对“零关税”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保障各项开放政策平稳落地。有关政策文件稍晚时候将陆续对外公布,并于全岛封关之日起施行。
关于封关的具体时间,经党中央批准,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封关后的货物税收政策变化
封关后,货物税收政策主要有以下安排。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还有自由贸易港内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经“一线”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外的货物,可免征进口税收。“零关税”货物及其加工制成品,在岛内享惠主体之间可在免进口税收条件下进行流通。对属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的企业生产的货物,在加工增值达到或者超过30%时,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与封关运作前的政策相比,有三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一是“零关税”商品覆盖面显著提高。全岛封关运作以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由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取代此前的“零关税”商品正面清单。“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这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出,这个显著提高了开放的范围和水平。
二是享惠主体范围也明显扩大。目前,进口“零关税”政策仅允许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事业单位作为享惠主体,全岛封关运作之后,享惠主体将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各类企事业单位还有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三是政策的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封关运作以后,进口“零关税”商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不再局限于企业自用,可以在享惠主体间自由流通,免于补缴进口税收,这对于延伸岛内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封关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
与现行试点政策相比,封关后,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优化。
一是放宽企业享惠门槛,取消对享惠企业鼓励类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限制。
二是扩大进口料件范围。在此前仅允许保税货物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将“零关税”进口货物纳入政策适用范围。
三是优化加工增值计算公式,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自产货物的价值计入增值部分,企业就更容易达到30%的增值率。
四是扩大加工增值累计的适用范围,对于保税货物经过上下游不同企业加工制造产生增值的,增值部分可以累计计算,鼓励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封关后海南的特色和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封关运作之后,更有利于聚集全球要素、配置全球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具体海南省总结了“4532”。
所谓“4”,就是推动四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优化升级。在旅游业方面,将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现代服务业方面,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已经举办了五届,并将新型贸易的服务半径向国际特别是东南亚等区域拓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壮大海上风电、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方面,让“新奇特优”热带果蔬丰富国人的“菜篮子”“果盘子”。
所谓“5”,就是“五向图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这是根据海南独特的气候温度、海洋深度、地理纬度、生态绿色等资源禀赋优势和自贸港开放政策优势来明确这“五向图强”。坚持“向种图强”,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专区,让海南的种子走向世界。坚持“向海图强”,发展深海科技,努力再造一个“海上海南”。坚持“向天图强”,以商业航天发射场资源,来“以场带产”就是以发射场来把产业带起来,发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和“航天 ”产业。坚持“向绿图强”,建设“海南低碳岛”,将海南产品和服务的“碳足迹”降到很低,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向数图强”,发展国际数据中心和AI大模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乘势而进。
所谓“3”,就是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打造离岛免税“金字招牌”,让国人买到更有性价比的免税品;打造博鳌乐城“医疗特区”,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全球优质医疗资源;打造“留学海南”品牌,让更多学子不用出国也能接受高水平的国际教育。
所谓“2”,就是建设人才荟萃之岛、技术创新之岛两个岛。加快开放合作,汇聚四方英才,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我刚才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际都是在谋求它的产业创新能力构建和创新平台的搭建。
封关后“五自由一便利”的深化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部署,不断完善与高水平自贸港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加快构建自由进出、安全便利的贸易管理制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推动货物贸易做强做大。另一方面,适应服务贸易发展要求,加快旅游、教育、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推动“既准入又准营”。
二是着力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出台新一批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深入实施承诺即入制改革,加快建立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
三是逐步建立与开放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制度。健全完善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进一步丰富账户功能和应用场景。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等试点探索。
四是实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进一步放宽人员自由进出限制。实施更加宽松的商务人员临时出入境政策、便利的工作签证政策,进一步完善居留制度。
五是建立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加快“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建设,持续优化船舶检验管理政策,提升航运服务能级。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和航权限制,积极推进开放第七航权。
六是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这是当前很多经营主体的需求,也是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需要。推动有序扩大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调整完善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和跨境海底光缆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
封关后的税收制度安排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税收改革制度的总体要求是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零关税、低税率和简税制安排,这样九字方针,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来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后,财政部已经陆续出台了离岛免税购物,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还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多项税收政策。
全岛封关运作后,财政部将结合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确保政策力度持续提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继续落实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现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符合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高端人才和优质企业落地海南,助力自由贸易港发展。
二是不断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适时调整进口征税商品目录。
三是继续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并结合消费者多元化购物需求,进一步优化调整政策安排,支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四是积极研究岛内居民消费进境商品的相关税收政策,适时开展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也就是允许岛内居民能够免税购买一些进口产品。
五是稳步推进销售税改革研究工作。销售税主要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以及教育费附加等多项税费的合并,涉及面比较广,情况也更复杂一些,既要考虑当前情况,也要考虑长远政策安排。将按照稳妥有序、分步推进的原则,推动简化税制研究工作,并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展情况适时进行测试实施。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海南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