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1日上午,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揭晓,自民党与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此次选举中未能获得参议院过半议席。受此影响,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执政能力遭到自民党内强烈质疑,近期更是传出自民党最高顾问麻生太郎酝酿“逼宫”。不过,石破茂21日表示他本人计划留任首相。那么,此次败选是否会引发政党分裂?这一重大政治变局又将怎样影响日本未来的外交走向?
党内斗争或加剧石破内阁未来执政的风险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认为,自民党内是否会分裂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动向。在石破茂第一次当选自民党总裁的过程中,党内矛盾就已经非常突出和明显。石破茂作为日本自民党的主流安倍晋三派(安倍派)的政治对手,几次竞选自民党总裁都落败。安倍晋三中枪身亡之后,安倍派由于牵扯到权钱交易,收受大量的政治集会“黑金”等政治丑闻被曝光,导致派系解散。但是,自民党资深政治家麻生太郎与安倍共同构建了主导日本政坛十余年的“安麻体制”未受较大冲击。在此前的选举中,石破茂的胜出意味着麻生太郎支持的安倍派系继承人高市早苗的落败,这些人一直企图重新东山再起,推翻石破政权。
刘江永进一步分析称,参议院的选举和众议院不同,此前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失利时,石破茂担任自民党总裁只有8天的时间,所以败选责任应归咎于前任岸田文雄。可是这一次选举应该说是石破茂执政10个多月以后对他的一次考试,选举失利后,以麻生太郎为首的右翼势力趁机发难,想利用这一次参议院选举的失败落井下石,使得石破茂执政更加困难,甚至在未来取而代之。这增加了石破内阁在参议院选举失败之后执政的难度和未来从政的风险。
谁最有可能接替石破茂成为新首相?
石破茂21日在自民党总部召开记者会,表示接受参议院选举结果,并明确了他本人计划留任首相的意向。然而,自民党内对其施加的政治压力不容小觑。如果石破茂真的被迫下台,谁有可能接替其出任日本首相?
刘江永认为,从目前情况看,石破茂能否继续执政还有不确定性。如果石破茂被迫辞职,目前最具组织性和系统性要颠覆石破内阁的就是自民党内“安麻体制”的残余势力,即以麻生太郎为核心的政治集团及其支持的两位值得注意的人物——高市早苗和小林鹰之。这两人都曾经参选过自民党总裁,同时也是日本自民党内的右翼势力的代表人物。
刘江永同时指出,除上述二人外,石破茂身边的一些人也有可能出来参选,其中,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子、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近期因抑制米价而获得一定民意支持,此外,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也值得关注。由于小泉进次郎今年只有44岁,资历尚浅,所以不排除林芳正成为过渡时期的重要人选。
石破茂压制右翼不力恐影响中日关系
对于日本未来的外交走向,刘江永认为,日本的外交政策与日本政局、政治思潮以及掌权人的政策倾向直接相关。当前日本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怎样和美国总统特朗普打交道。刘江永指出,特朗普政府一方面要利用日本去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要对日本施加高关税,通过关税的手段把日美两国之间的贸易赤字抹平,同时要求日本增加防卫费并购买美国武器。这些要求已超出日本财政承受能力,日本在2022年年底通过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规定,五年内将防卫费从GDP的1%提升至2%,这已是巨大财政负担。而美国进一步要求日本向北约国家看齐,将防卫费增至3.5%,更是日本财政难以承担的。
刘江永认为,日美两国的关系目前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造船业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日本主动提出以其全球第三的造船能力协助美国重振造船业。日本试图通过投资美国来“讨好”美国,换取美方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但这一策略目前尚未取得预期效果。
对于未来的中日关系,刘江永分析称,日本与中国的合作主要是加强功能性合作,但在关税问题上,日本并未与中国进行协调。在安全领域,日本联合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强化对华军事威慑;甚至引入北约力量介入亚太事务。这种政策逻辑实质上是以损害中国战略利益为代价迎合美国。刘江永同时指出,如果石破茂不能抑制党内的右翼势力,日本未来与中国的关系可能面临持续波动,国内政治右倾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对华不友善政策可能进一步加剧。
监制:魏静
主编:殷亮
审核:金近
编辑:王雨晴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