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门像行走的水煮蛋,北京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河南出门像行走的水煮蛋,杭州出门..
- 更新日期:2025-07-03
- 查看次数:2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我国中东部正在经历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2日17时50分,北京实时湿度达到76%,而深圳当前湿度仅为66%。
网友纷纷调侃称“感觉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黏黏糊糊”“北京居民终于也体会到回南天的痛了”。
随后,话题词“北京出门像被牛舔了一口”登上热搜。
全国多地开启“蒸桑拿”模式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气象局7月2日18时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这是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产品的首次发布。
据官方通报,未来一周,高温将陆续覆盖华北南部、黄淮至江南、华南大片区域,且强度加强,部分地区高温天天可见,暑热或贯穿全天。
根据中国天气介绍,7月3日下午,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江西等地出现大片高温,不少地方出现37℃以上酷暑天气。配合40%至60%的相对湿度,体感温度直逼40℃,闷热感拉满。
网友形容河南等地“出门像行走的水煮蛋”,杭州等地“出门像进了空气炸锅”等热搜话题也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天气称,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7月4日高温范围将达到本次过程最大,囊括华北南部到华南中北部的大片区域。
而且随着副热带高压引导闷热潮湿的夏季风北上,华北中东部、东北中南部体感也会非常闷热。
副热带高压成高温“幕后推手”
据中国气象局专家介绍,副热带高压是指活跃于副热带地区的高压脊,分布于南北纬30?左右,是一股经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温暖气团。
副热带高压所控制的地区往往会有干燥、少雨的炎热天气,是各地夏季高温热浪的主要导因。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晴热少雨。当副热带高压像一个锅盖一样将热量牢牢地锁在里面时,高温酷暑也会随之而来。
据气象专家分析,受到偏强偏西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偏强东伸的伊朗高压影响,我国南方地区呈现持续高温天气。
多地高温健康风险达极高级别
根据官方发布的高温健康风险预警,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江苏北部、山东中东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黑龙江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达到红色预警级别。
据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专家介绍,高温下,...排汗机制可能崩溃,引发一系列热相关疾病。
轻则出现热疹、热水肿、热晕厥,重则发生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同时,高温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未来一周高温将持续影响
据中国天气预报,一直到下周初,河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中东部、湖南北部等地高温或将全勤。
河南中部、江苏中部、浙江、湖北西部部分地区将达到或超过40℃,局地高温强度具有极端性。
不仅白天热,夜间也不凉快。华北中南部以南的大部地区最低气温维持在25℃以上,尤其是黄淮南部到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会接近甚至超过30℃,闷热全天候连轴转。
据中国天气介绍,今后三天,北京多分散性降雨,最高气温维持在30℃以上,湿度大,这个黏糊糊的闷热状态还将持续。
南方网友也纷纷支招北方网友怎样应对湿热天气,“窗户打开通风,打开空调抽湿,记得勤拖地”。
专家提醒做好防暑降温
官方建议公众及时关注预警信息变化,保持室内凉爽,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保证充足饮水。
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不适及时就医。户外作业者注意防暑降温。
专家特别提醒,尽量避开上午10点到16点这个紫外线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段出门;出门记得携带遮阳伞、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装备。
日常要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别等口渴了才想起补水,还可以适量饮用一些淡盐水、绿豆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室内空调温度也别调得太低,26℃左右较为适宜,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让身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使用解暑药品,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的发生。
截至发稿时,全国高温健康风险预警业务已正式启动,相关预警信息将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