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广汽固态电池5000公里续航
最佳答案:
截至2025年4月,广汽集团的固态电池尚未实现5000公里续航。其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体积和质量能量密度较当前量产液态锂离子电池提升50%以上,可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该固态电池预计于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固态电池技术仍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虽然目前广汽的固态电池续航未达5000公里,但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续航里程有可能不断提升。在关注续航里程的电池的安全性、充电速度、成本等因素也是影响其实际应用的重要方面。
埃安肖勇:以清场魄力破局
亮相已久的埃安UT,选择在2月的最后一个夜晚,以“核弹”破空的方式正式上市。
这辆新车震撼的,是早已成为红海的A级纯电轿车市场。当6.98万元起售价格揭晓时(叠加国家置换补贴后,价格甚至下探至5.48万元),全场响起高分贝的惊呼和掌声——一辆配置水平达到B级车的A级纯电座驾,入门价格已逼近5万级。
埃安UT要改变的,不仅是市场,也是埃安自己。
变革之车,埃安UT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2025年,A级纯电市场正经历结构性变革。数据显示,10万元以下,是新能源车型中销量最高的细分市场,但在这个已经白热化的市场中,却长期存在"低质低价"怪圈:平均续航不高,智能座舱渗透率同样很低,安全配置达标率也明显低于行业均值。而随着Z世代成为购车主力,他们对“入门≠将就”的需求愈发强烈——既要CLTC续航400km+的硬实力,又渴望L2智驾、数字座舱等科技平权,更要跳出传统A级车的空间桎梏。
作为广汽集团新能源战略的践行者,埃安品牌自2017年成立以来便坚持"先手棋"布局:投资数十亿元打造GEP纯电专属平台,自研弹匣电池实现480亿公里零自燃纪录,更在米兰设立前瞻设计中心打通东西方美学经脉。这种技术积淀在霸王龙、RT等爆款车型上得到验证,而埃安UT的推出,则标志着埃安开始向基盘更大的国民市场发起技术普惠总攻。
在A级车用户最敏感的空间维度,UT通过“机械空间最小化,乘员空间最大化”理念实现越级体验。2750mm轴距带来的905mm后排腿部空间,配合1330mm同级最宽座椅布局,即便是三位成年男性并排乘坐也能舒展自如。独创的半开放式中控台设计,既拓展出双层储物空间,又形成贯穿式前排通道。正如用户体验后感慨:“这不像A级车,倒像是把MPV的实用装进了一辆轿车的躯壳里。”
埃安UT更打破了“低价=低配”的行业惯性,搭载同级唯一的14.6英寸中控屏+8.8英寸仪表双大屏组合,配合高通6125芯片,打造出丝滑流畅的智能座舱。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AI语音引入的云端大模型,不仅能理解"打开25%车窗并播放晚间新闻"的复杂指令,还能通过声纹识别为不同驾驶者自动切换专属设置。
在纯电领域,续航能力无疑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埃安UT搭载了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能量回收机制,其续航表现十分出色——在满电状态下,埃安UT的综合续航可达400公里,这一续航表现足以应对大部分城市日常通勤及周末短途旅行的需求。埃安UT还配备了快充技术,支持30%~80%仅需24分钟的快速充电。
针对A级车常见的"安全缩水"现象,埃安UT树立了行业新标杆。全球首创的"日"字型一体式门环结构,配合高强度钢占比高达71%的白车身,将安全武装到牙齿;弹匣电池2.0技术通过纳米陶瓷隔热、三维速冷系统等五重防护,实现480亿公里零自燃的惊人纪录;即便是容易被忽视的倒车场景,标配的倒车AEB系统也能在误踩电门时及时刹停,将安全隐患消弭于无形。
作为埃安“全球经典车战略”的第三款力作,UT与霸王龙、RT形成“三龙矩阵”,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攻势。预售首周订单突破1.5万辆的成绩,印证了消费者对“高价值比”产品的强烈需求。这款车型的登场,不仅将加速淘汰那些“配置阉割”的竞品,更可能引发细分市场的全面升级——当用户发现6万元也能获得10万元级体验时,传统“够用就好”的产品逻辑将彻底失效。
善战者,肖勇
伴随着埃安UT上市的,还有一个对于埃安品牌发展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消息……
2024年开年,广汽集团迎来新一轮人事调整。在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圆满荣退、冯兴亚接任董事长后,广汽埃安作为新能源板块的核心力量,也迎来了重要变革——锐意进取著称的少壮派代表,肖勇,以全新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如今,肖勇不仅是广汽埃安副总经理,也是广汽集团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同时是埃安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作为广汽集团“大自主”最重任务的新能源品牌,埃安从此有了营销上的“新掌舵人”。
肖勇的职业生涯,堪称广汽自主品牌发展的缩影。从五羊本田采购体系的多年磨砺,到广汽传祺销售公司的开疆拓土,再到2017年转战新能源领域,这位科班出身的“汽车老兵”始终以“敢破敢立”的风格推动变革。在执掌埃安营销期间,他主导构建了“直营+经销”融合渠道模式,推出“半价提车”“电池租赁”等创新金融方案,将埃安塑造为新能源行业的“现象级IP”。
近几年,肖勇在媒体面前露出频繁。他为人率真,讲话一直都是直来直去,曾在公开场合发表“我们才是真正的造车新势力”等言论,因此有媒体评价肖勇“有激情、有自信、有底气”。如今,肖勇的接任恰逢埃安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如何加速向C端消费市场渗透,将成为其首要课题。
2025年初,肖勇以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的新身份,已推动多项变革——在产品端,加速霸王龙、RT等全球化车型落地,践行高阶智驾等“技术平权”理念;2025年,埃安还将正式进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增程电动汽车市场。
在埃安UT发布会上,肖勇喊出了“爆款不够,清场更佳”的口号。强调埃安UT不仅要成为一辆销量很好的车,还要是一辆能够清场细分市场的车,成为这个级别具备降维竞争力的产品。从埃安UT诚意的车型配置和定价,无疑也体现出作为埃安品牌营销负责人,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广汽集团对埃安品牌寄予厚望的情况下,肖勇的胆识与魄力。
埃安UT所在的细分市场,竞争可谓白热化。而作为整个红海市场中后来的“挑战者”,这款新车的销量目标,被肖勇定在了同级前三——在肖勇看来,在10万元以下的纯电动汽车市场,客户的体验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将就”。这一市场的大部分车型表现中庸,从空间,到续航,再到智能智驾,只能说差强人意。而埃安UT虽然起步价仅6万元级,却能够导入智能座舱,将高强度钢占比提升至71%,还配备倒车AEB等越级功能。
埃安UT还远不是终点,广汽埃安的变革还在路上。在技术布局上,埃安持续强化“护城河”。投资109亿元建设的因湃电池工厂已实现量产,自研的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装车;将搭载激光雷达可实现城市NDA高阶智驾的产品打入15万级,推动科技普惠……这些创新不仅支撑产品升级,更是肖勇握在手中的关键“王牌”。
组织机制的变革则为埃安转型提供支撑。随着广汽集团总部迁至番禺汽车城,埃安实施“前线决策”机制,市场响应速度提升40%;建立“产品经理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职能协作;推行“青年领军计划”,90后管理者占比超30%。这种敏捷化转型,让拥有4.5万名员工的“大象”展现出“猎豹”般的灵活性。
在行业百年变革的浪潮中,广汽埃安的革新势在必行、也恰逢其时。从埃安UT预售的火爆、埃安品牌C端个人用户占比的显著提升(目前已超过63%)就足以看出,埃安的改革,已初现成效。
结语
正如肖勇曾经所说:“不将就,要讲究。”真正的品牌向上,不是简单的价格提升,而是让技术创新可感知、让用户体验有温度。随着埃安UT的上市,广汽埃安这场始于产品、成于体系的变革,正渐入佳境,不仅为埃安品牌的变革与创新写下了注脚,也有望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升级再度贡献典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深度解析Quantum Scape 固态电池技术!
固态电池技术在2024年持续涌现,各大汽车制造商及研究机构不断推进其研发进程。广汽埃安旗下昊铂品牌宣布即将推出全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100%固态电解质,具备超高能量密度、超强本征安全及超宽使用温域等优势。智己汽车则推出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其峰值充电功率达400kW,仅需12分钟即可增加400km续航,表现出色。
Quantum Scape作为固态电池领域的佼佼者,其技术介绍与最新进展备受关注。Quantumscape成立于2012年,专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该公司的固态电池技术基于固态电解质,相较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寿命、更快的充电速度以及更高的安全性。Quantumscape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测试与应用。目前,Quantum Scape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中国上海与德国慕尼黑设有研发中心。
针对Quantum Scape的最新进展,PowerCo对24层电池进行了耐久性测试,结果显示,经过1000多次充放循环后,电池保持了超过95%的原始容量。按照WLTP标准,配备Quantum Scape电池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可达500-600公里。电池在实际驾驶中行驶50万公里几乎不会出现明显的续航衰减。这些数据表明,Quantum Scape的电池性能远超行业标准,展现出其固态电池技术的强大潜力。
Quantum Scape与大众集团紧密合作,其为大众开发的统一电池概念设计已兼容Quantum Scape的固态电池技术。双方正致力于完善和扩大生产工艺,目标是实现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这一合作无疑将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QS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电解质,室温下电导率仅为液态电解液的10%左右。尽管如此,QS电池不仅能在室温和低温下正常运行,而且在低温下放电容量甚至优于采用硅碳负极的液态锂离子电池。这款固态电池中可能添加了液态电解液,这种配方对于常温和低温运行几乎不可或缺。QS电池中还可能添加了锂金属,但锂金属电池的循环可逆性较差,一般需要较厚的锂层才能实现更好的循环。QS通过优化电解液配方,成功降低了内阻,实现了1500次循环。
QS的固态电池技术方案与SES类似,采用超薄锂金属负极与高镍三元正极,电解液基于LiFSI材料,浓度至少为3~5M。与SES的电解液配方相比,QS的电池能量密度可能并不高,且高浓度锂盐成本高昂。QS计划在2023年实现以下技术目标:正极面容量提升至5mAh/cm2,提高电芯中活性物质占比,提升制造质量和一致性,开发更高效的电解质膜制造工艺。
Quantum Scape对于硫化物电解质的态度表明,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硫化物不适合作为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主要原因包括硫化物不能有效阻止枝晶形成,需要额外的系统来维持高温和高压,增加了电池组的重量、体积和成本;硫化物在高性能电池中会发生化学分解,影响电池性能;硫化物与水分接触时会产生有害气体,安全性较低。Quantum Scape的非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在实际情况条件下证明能够有效防止枝晶形成,提供稳定的性能,确保电池的安全性,并提高了制造效率,因此选择不使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固态电池真要来了?现代宣布3月推出固态电池,年内试运行
说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固态电池,一直都被认为是电池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有人曾说:如果固态电池真正量产,并且能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那么燃油车将会被彻底淘汰。与此换电这种形式也将变得可有可无,因为固态电池的续航和补能速度实在太快了。
固态电池虽然吹得挺神,但至今却都还没有一家车企能够真正地研发出来,可见其制造和量产的难度之高。
而近日,据相关媒体曝光,现代汽车将在下月(3月)向公众展示全固态电动汽车电池试点生产线,据悉,这款电池的尺寸和现代当前的电池型号相同,但将会提供更大的续航里程和更快的充电速度。如此一来也就不禁让我们想要问:现代这是已经成功研制出固态电池了?
据外媒报道:现代的这款固态电池被称之为“梦想电池”,将于年内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测试,而计划量产的时间则是在2030年。
听到2030年这几个字,想必不少朋友心里面都长舒了一口气。毕竟,日系车企早前可说过,要在2027年就量产固态电池,而且丰田还拥有全世界65%以上的全固态电池专利。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在研制出固态电池这事上,韩国的现代汽车应该都不会比日本的丰田更快。所以2030年量产固态电池对于现代汽车而言,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点了。
虽然现代汽车宣布将会在3月份展示固态电池试点生产线,但距离真正量产,其实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所以短时间内,我们应该是见不到现代牌固态电池的。
但话又说回来,在咱们的国产车企里,可是有不少宣布在2026年就要正式量产固态电池的。比如说奇瑞、上汽、广汽等等,就都声称要在明年量产固态电池。其中,上汽集团就透露,全新一代固态电池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超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
至于这些车企所喊出来的计划最终能否如期推出,就只能等那天正式到来后,能不能见到实物了。你看好固态电池在明年是否能到来的这一前景吗?评论区里留言说说看。(文/优视汽车 大卓 )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