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凯翼拉皮车怎么样
最佳答案:
产品方面
- 外观设计:凯翼的部分车型在外观上对奇瑞的旧款车型进行了一些改动,试图营造出更年轻、时尚的感觉,但整体变化不大,如凯翼炫界与奇瑞瑞虎5x在车身尺寸和造型上十分接近。
- 内饰配置:在内饰和配置方面,凯翼会进行一定的升级,以提升性价比,如凯翼炫界Pro在颜值、内饰的细节处理上要比瑞虎5X更具质感和时尚,配置也较为丰富。
- 动力系统:动力总成方面基本沿用奇瑞的旧技术,如凯翼炫界搭载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奇瑞瑞虎5x上的发动机相同。
质量方面
- 制造工艺:凯翼汽车的制造工艺较为精细,车身焊接和内饰装配展现出较高水平,外观整体性和协调性好,内饰部件异响和松动问题少。
- 安全性能:配备了一系列主被动安全配置,如安全气囊、制动辅助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为驾乘人员提供可靠保障。
价格方面
凯翼汽车主打低价路线,价格相对较为亲民,试图以性价比吸引消费者,但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力有限,仅凭价格优势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品牌发展方面
- 品牌定位:凯翼汽车定位三四线城市的中低端品牌,但一直被认为“旧瓶装新酒”,缺乏新产品和技术创新。
- 品牌影响力:凯翼的品牌知名度不高,销量表现不佳,如2021年1-4月累计销量仅有0.6万辆左右,月销在千辆之间徘徊。
凯翼汽车虽然在制造工艺、安全性能等方面有一定的表现,但其被诟病为“拉皮车”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对品牌历史和技术创新要求较高,可能需要更谨慎地考虑凯翼汽车。如果更看重价格和基本的实用性,凯翼汽车或许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看个新车丨奇瑞双车策略登场,瑞虎5X,凯翼炫界同步上新
随着奇瑞将旗下凯翼汽车的51%股份转让给五粮液旗下公司,正式更名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当然从技术投入来说还是离不开奇瑞的支撑。过去凯翼更像是奇瑞的养老院,基本都是基于奇瑞已经淘汰的老旧车款进行拉皮改款,走经济型路线继续发光发热。这与奇瑞商转乘的捷途品牌定位有些重合,而捷途本身还有着更强的产品独立性和研发投入。
将凯翼拿出来混改,圆了五粮液的汽车梦,奇瑞也将加大技术输血,这次全新的凯翼炫界就是基于奇瑞旗下正职当打之年,月销超过5000+辆的瑞虎5X。不仅是凯翼炫界,瑞虎5X也将同期改款,双车协作征战市场,当然也免不了内部竞争。而只从颜值来说,凯翼炫界丝毫不在新款瑞虎5X之下。
炫界的大灯更趋扁平宽大,下沿条形LED日行灯与格栅中部镀铬横条融为一体。加大尺寸的进气格栅分为镀铬横条的普通版和星空网状的运动版两种式样,并且LOGO的位置也有明显不同。整个前杠采用大面积黑化处理,雾灯区域和前杠下部格栅组成一个大尺寸的“凹”字型轮廓,显得比瑞虎5X更趋硬派。瑞虎5X拉皮之后,放弃瑞虎8同款格栅,改为最新的瑞虎7格栅式样,大尺寸六边形格栅内是镀铬矩阵横条的网格。两侧雾灯区域也变得更为立体,采用双条形LED前雾灯。此外两款新车高配版均增加了ACC自适应续航系统配置。
虽然车身结构不变,但炫界在C柱增加宽幅黑色饰板后形成悬浮式车顶风格,营造了不同的外观气息。车轮都是16/17/18寸三种规格轮毂,并都有双色版车身喷涂方案。而炫界将车门裙边镀铬饰条下移,显得防擦护板面积更大,包括后杠也是有着更大面积黑色包围,符合其趋于硬派的风格设定。车尾设计一脉相承,炫界将尾灯组改为连体式结构,车牌框区域也有改动。新款瑞虎5X车尾基本不变,只是将尾灯组之间镀铬饰条加宽并铭刻TIGGO瑞虎英文字母。
瑞虎5X依然采用1.5L和1.5T动力组合,分别搭配扭力梁后悬架和多连杆后悬架。入门级车型整备质量和油耗有进一步降低,预计还将精简配置并拉低售价门槛,高配版则增加了ACC雷达等主动安全配置。预计售价5.8-9.5万元,比老款的5.99-8.99万元指导售价覆盖面更宽。
凯翼炫界虽然只配置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也标配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架,但其可能没有打算这么低的门槛设定。从其入门级车型整备质量比瑞虎5X重了49kg可以推测一二,当然对应的综合油耗也有提高。
这在炫界的内饰配置能够体现,其全系标配电子手刹,而瑞虎5X只有自动档版本才予以配备。此外炫界整个中控台都重新设计,液晶仪表和多媒体系统屏幕都是10寸规格,而瑞虎5X仪表板上的行车电脑信息显示屏只有7寸,多媒体系统则是9寸规格。预计炫界售价会在6.5-8.5万元左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凯翼x5定速巡航在哪里
【太平洋汽车网】凯翼x5定速巡航在方向盘上,定速巡航使用方法:按下定速巡航开关,图标点亮代表准备就绪,待行驶至想要的速度,按下SET+或SET-就会进入定速巡航。超车直接踩油门,完成后自动回到原来的速度。减速直接踩刹车,脱离巡航后想要再回到之前的时速,按下RESUME键即可。
凯翼x5定速巡航在方向盘上,定速巡航使用方法:按下定速巡航开关,图标点亮代表准备就绪,待行驶至想要的速度,按下SET+或SET-就会进入定速巡航。超车直接踩油门,完成后自动回到原来的速度。减速直接踩刹车,脱离巡航后想要再回到之前的时速,按下RESUME键即可。凯翼在刚推出SUV之时饱受争议,像是V3,更像是面包车拉皮而来。凯翼X5以瑞虎5为原型,终于有了一款紧凑型SUV应有的样子。试驾体验过后,凯翼X5也确实继承了瑞虎5舒适的驾驶体验以及足够家用的动力,同时还拥有更高的配置、更低的售价,性价比进一步提高。但是说到底凯翼X5还是“新瓶装旧酒”,如果一直依赖奇瑞的旧平台来推出自身的产品,追求以“性价比”为卖点,凯翼到底能吸引多少年轻人的青睐,这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图/文/摄:太平洋汽车网问答叫兽)
一些国产车为什么都设计得窄高窄高的,宽点是因为成本高吗?
典型的窄高窄高车型,首推五菱宏光S3,荣威W5和奇瑞瑞虎5。
荣威W5和奇瑞瑞虎5被车主吐槽最多的就是又窄又高的车身了,从后面看比例实在不协调。但是,这只是视觉的错觉而已,不影响内部的空间。
为什么不加宽呢?首先,每款车定位不同,比如一款紧凑型SUV车身宽度一般1.8m左右,中大型SUV宽度一般1.9m左右,这是车型定位的局限。
还有像五菱宏光S3、长安欧尚CX70,本身就是面包车拉皮而来,受平台局限,车身看起来也是高高窄窄的。
看到你提的问题,我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五菱宏光S3,这符合国产车窄高窄高的特点,我认为不能做宽的本质原因是技术、成本和周期。
在回答此问题前我有必要解释一下汽车平台的概念。
汽车行业有个很时髦的词叫平台,玩平台玩的最溜的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大众。他的MQB平台在业内可谓是相当有名,主要是用来做低端车,譬如说大众高尔夫、斯柯达速派、奥迪A3,你甚至可以说这三个车是换壳。而根据MQB平台衍生出的车型就更多了,国内的朗逸、宝来、途岳、探歌……
这种问题一般出现在SUV车型上。主流国产品牌的SUV车型普遍都设计得比较大而宽。部分小众品牌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他们的SUV车型看着没问题,但是给你感觉就是车身非常窄。
比较典型的有,比速、凯翼、英致等品牌。他们的车型,虽然在定位上称之为SUV,但是看着显得非常窄,有点像挂着SUV名头的MPV车型。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
如果真要从成本角度看,汽车加高的成本肯定是要比加宽的低,而且会低不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汽车设计得窄高窄高的,只是影响了白车身高度方向的设计,特别是侧围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但对底盘结构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正它们可以共用底盘系统,会降低不少成本投入(特别是的时间成本)。